您的位置: 首页 >走进塘小>学校文化>详细内容

思敬:百年文化的追寻与创造 ——百年塘小的文化印迹

来源: 发布时间:2021-11-12 16:55:10 浏览次数: 【字体:

思敬:百年文化的追寻与创造

——百年塘小的文化印迹

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  顾洁

塘桥中心小学位于江南水乡小镇,创办于晚清时期,溯源至1905年的虞西书院,已然走过百年文化历程。言子孔学,礼乐弦歌,文脉绵长,底蕴丰厚。几经迁址,目前,学校占地面积共59600平方米,57个教学班,近 2500名学生,在职教师118人。走入校园,一石一承载,一塑一寓意,一庭一风景、一区一创意,身处期间,能感受到校园物态文化中弥散着的为生命而建、为儿童而建的意蕴。

近年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积极践行“自主有格”教育核心价值观,以“言行有格”为校训,以“思敬文化”为引领,努力抵向“办一所适合学生生长的园子”之办学愿景,形成了“生活德育奠定根基”“敬学课堂发展学力”“童学课程丰厚素养”“围棋文化养育品性”等鲜明的教育气象。

学校先后被命名为“聂卫平围棋学校”“全国中小学棋类教学实验基地”“江苏省围棋特色学校”“江苏省陶研会实验学校”“苏州市特色文化学校”“苏州市十佳体育传统项目学校” 苏州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苏州市德育先进学校”“张家港市文明校园”“张家港市依法治教先进学校”“张家港市德育特色先进学校”“张家港市十佳书香校园”“张家港市戏曲曲艺校园传承基地”“张家港市优秀学校少年宫”等称号。

追寻:时间密码背后的文化承载

在塘桥中心小学的行政楼南,有一块印刻着“思敬”二字的太湖石,其周围立有一组代表时间的数字,这是塘小成长的基因密码:1905,1913,1949,1963,1986,2015。每一个数字都仿佛在言说塘小教育思想与文化的变革历史和塘小人对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

1905年,光绪31年,是目前可以考证的虞西书院的续办年份。本地人士顾箴言等在塘桥镇孙敦伯家创办“虞西书院”。此时,清代时期塘桥最有声望的庞氏家族的“思敬”祠堂,已然成为培育出塘桥学有成就的人最多的地方。“思敬”二字,已然成为当地耕读家传之精神力量。

1913年,孙翔仲先生创办虞西小学堂,常熟县议会决议将“虞西小学堂”更名为“虞西小学校”。后又先后更名为“塘桥乡立第一初等小学校”“常熟县第三高等小学”“塘桥公立第三小学初级部”“塘桥中心国民学校”。期间,孙翔仲先生曾在建校十周年(1924年)庆典时,亲笔题写了“真善美”,勉励师生以此为成长追求。

1949年4月,塘桥解放,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同年八月,塘桥中心国民学校改名为常熟县塘桥小学。此时,教育家凯洛夫五段教学法在学校实践应用,五步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1963年,沙洲县建立,学校划归沙洲县,校名改为“沙洲县塘桥中心小学”。期间,学校实践双基教学。

1986年,撤销沙洲县,建立张家港市,学校更名为“张家港市塘桥中心小学”。在此期间,素质教育提出后,学校积极响应与推进,开展围棋课程建设,以棋育人,倡导言行有格,被命名为“聂卫平围棋学校”。随后,学校于21世纪初开始致力于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的研究,“自主”成了学校的重要动词。

2015年,学校异址新迁,正式以“自主有格”为核心价值观,以“言行有格”为校训,将“思敬”作为学校文化建设命题,并赋予“真善美”之内涵与诉求,既表达了对地域文化的传承,也表达了对学校传统文化的一种创新弘扬。

1905,1913,1949,1963,1986,2015……一串基因密码,一块“思敬”石,告诉每一个驻足的师生:这是历史长河留给塘桥的区域性教育传统的文化意蕴——“思敬”文化,它以追求真、善、美为目标,敬畏生命、敬畏教育、敬畏生长。 灵性的山石里、安静的数字中,承载的是学校的文化之魂。

创造: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文化承创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的推进,教育正在赋予更清晰的使命,学校文化与办学理念也在不断地进行着重建和承创。塘桥中心小学在此背景下,将历史文脉留传,承秉“思敬”之念,有教有育,辨志亲师,力求自主有格,言有物,行有格,学有得,表达立德树人之教育信仰,期待开创塘桥中心小学百年新业。

(一)敬格局:文化意蕴的再生长

作为学校文化的灵魂,精神文化是一种“内化为人们思考活动和感知问题的方式。”它涵盖着学校的品牌价值、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团队精神等,它不但是对学校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更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等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塘小精神文化意蕴也在不断地生长。

办学理念——格物致善。“格物致善”是从“格物致知”引申而来,从理与心两方面表达向教育原点回归的理想追求:一是回到教育的本真,唯有研究、探索和遵循教育的科学规律,才有抵达教育真谛的可能;二是回到人本的立场,唯有看见人,接纳人,方能引领其修持心性不为物牵止于至善,从而帮助每一个人完善生命的成长,拥有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命基因,这也是新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

核心价值观—— 自主有格。“自主有格”包括:自主学习求物格,自主内省修人格,自主运动强体格。这是塘小教育呼应“立德树人”,从“观人”到“立人”的目标定位与价值追求。

校训——言行有格。“言行有格”是基于自主有格之教育哲学而衍生出的学习与生活准则。强调四言四行,即言而有礼,言而有信,言而有诚,言而有果;行而有则,行而有善,行而有志,行而有终。

(二)敬规则——学校之治的再落地

广泛凝聚文化的精神力量,让管理制度人本化落地,是学校治理更科学更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唯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更接近学校之治的内在肌理与精神质地。

学校的管理制度,应该是学校文化内生的产物。唯有让师生发自内在的、主动的、自觉地遵从、顺应、践行,才是管理的真正目的。走过百年历程的塘小,如今正以坚定的步伐,贯彻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决策,校务公开。学校以尊重与关怀、激励与开发作为管理核心词,注重“以德为常,以法为本”,用法律法规规范师生行为,用职业道德强大教师内心,共同致力于推进学校管理有理性的正当性,共同坚守“依法治校”的底线。

学校通过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开展“美德同行,清风入心”校园行动,在党政班子带头,全体成员跟进中,在自查自纠行动中,守住底线,树立廉洁从教的良好形象;通过严格办学规范,做好内部治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并结合时代新要求,进一步健全与修订学校制度集,切实做到依法治教,规范从教;通过创新举措,将制度规约不了的地方,转化为管理资源,在“班子一事一议”中培育管理团队的战术领导力,在“教师一事一辨”中提升教师团队道德思辨力,在“小校长助理一事一学”中推进学生干部管理参与力,进而形成助力学校和个体共同发展的管理文化。

(三)敬生长——课程文化与课堂文化的再出发

1.“童学”课程——探索成长秘密

学校课程是涵养儿童生命成长的“母体”,是基于学校自身的传统和优势,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而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真实落地,是对地方课程的创造性补充和拓展。它内在的价值与意义,是留给学生一个快乐童年,是为儿童的梦想涂抹底色。

“童学”课程的目的就是立足儿童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整合三级课程,架构了儿童课程学习体系,努力把儿童培养成敬真、敬善、敬美的人。旨在通过文化建设、课程建设、课堂建设等资源整合、互相融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课程观、教育观,创新课程实施途径与方式,改变儿童成长样态,改变教师与学校发展样态,回到思敬文化建设的初衷与诉求。

“童学”课程理念:以“学”为敬,站在儿童立场,回归教育本位。童学课程是为了“儿童”,儿童是课程建构的“中心”;基于“儿童”,尊重儿童的身心与认知特点;适合“儿童”,满足儿童个性化学习与发展需要。

“童学”课程目标:一是建构具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课程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内涵品质;二是以核心素养为价值取向,积极探索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课程实施策略方法,实现儿童个性化成长的最大可能;三是充分发挥教师建设课程、课堂特色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水平,塑树良好的专业精神。

“童学”课程框架与图谱 

e57141d959454c2c950b3c1d1b37e63b.png

 为了儿童、基于儿童、适合儿童的“童学”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者融合、拓展、转变,以扎实推进国家课程为中心。在此基础上,结合年段特点开展四项必修课程,即:以“树儒雅风”为目标的“童弈课程”,以“养书卷气”为目标的“童悦课程”,以“修身心美”为目标的“童美课程”,以“育创新力”为目标的“童研课程”。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丰富学校少年宫选修课程的项目创生,努力实现儿童个性化成长的最大可能。

2.“敬学”课堂——追求守真而教

在“童学”课程的实施进程中,学校始终将国家课程推进放在中心位置,为使国家课程进一步扎实落地,学校与全体老师共同确立了“敬学课堂”的命题,提出了“以学为敬,守真而教”的教学主张,倡导敬自主、敬习惯、敬思辨、敬对话的课堂“四敬”,积极实践“预学、问学、导学、练学”教学模式的多元建构,力求找到更适合儿童素养形成的教学策略方法,以期实现 “自动(主动落地)、自由(打开时空)、自然(顺学而教)、自成(习得养成)”的课堂境界。学校通过突显校本研修,开展高效、高质的教学研究活动,建立“发展学力,提升素养”主题式的日常教学研究行动、骨干课堂引航、借力集团联合教研等机制聚焦学生学的样态,聚焦学生学的比较,以科学的态度关注学生的学法、能力生成状态,从而聚力高品质课堂建设。

 

浦水悠悠,塘小百年,弦歌一堂,文脉长修。在百年的文化行走中,塘小一路追寻,寻文化之根;一路创造,承文化之魂。一行一故事,一岁一成长,以言行有格立美德,以自主有格立正道。而文化,永远是个动词,未来,“思敬”还将向着以建构“童学课程文化”“格物管理文化”“情智教师文化”为三大支柱,努力实现思敬文化与校园环境深度融合,课程文化与学生素养共生共长,管理文化与办学思想和谐发展,教师文化与专业特质相得益彰,以此抵向真善美的教育远方,实现桃李成行礼乐写春秋的美好境界。


分享到:
【打印正文】
×

用户登录